本文轉貼於范聖杰講師的網誌
2010年1月29日 15:53
網路上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上開心農場偷菜有犯戒嗎?」
這是一個新的範壔,因為偷的對象是「虛擬世界」的,而這虛擬的世界又和現實有某些程度的連結,比方說可用現金去買點數或寶物之類的,所以也不能認定說虛擬的就沒有價值。
回到主題,先談比較輕鬆的。
我個人認為「沒有犯偷戒」,因為這是三方合意的行為。
開發廠商在寫開心農場時,便同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摘取對方的農產品,等於東道主同意「任意摘對方物品」這樣的行為。
再其次種物品的甲方,在同意開始玩這個遊戲時,同時就接受也被告知作物會被偷取的可能(一開始的任務教學和說明內有講),所以這是甲方同意被偷摘這樣的動作。
再來偷摘的乙方,其實和甲方同樣一樣,在玩遊戲之初,就知道此遊戲是可以摘取好友的作物的,而且偷取的記錄在「我的助手」內會有記錄,等於說甲方知道乙方來光顧,所以甲方可以「平等」的去乙方做同樣對稼的行為。
因此,就遊戲本身和規則玩法上來看,並沒有犯戒的問題存在。
再來談點嚴肅一些的。
所謂的「戒」(波羅提木叉),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所制的,當時對象是聲聞乘,制戒的原則是「不犯不制、隨犯隨結」,也就是只要沒有人犯錯就不用制止,有人因為某些行為出錯造成危害和影響,才會訂戒。
而大乘菩薩的戒,其制戒的方式和小乘不同,依梵網菩薩戒經上所載,盧舍那佛初發心第一戒為「光明金剛寶戒」,此戒是一切佛菩薩本源。因為眾生皆有佛性,所以我們一切的想法意識,都入佛性戒中。只要能常住法身,即是持守「光明金剛寶戒」,也就歸依自性佛,才能持自性戒。
然後佛又說了菩薩應持的十戒(十波羅提木叉),其中提到
「光非青黃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無,非因果法,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
這十戒的成就,不是用眼睛去看的,也不是用意識去思惟的,不是一般物質有生滅,也不只是一般善惡因果報應輪迴(也就是因即是果,菩薩畏因,不結惡果,了見佛性實相,因果也阻止不了自性的發露),持這十戒是成佛的根本,也是慈悲心展現的根本,是所有修行人應該持的根本戒。
佛說了以下十戒:
第一、殺戒,
第二、盜戒,
第三、淫戒,
第四、妄語戒,
第五、酤酒戒,
第六、說四眾戒,
(不散播修行人是非過犯,應向當事人勸誡而不是四處宣傳)
第七、自讚毀他戒,
(不讚歎自已的功勞和修為,也不詆毀他人缺點過失)
第八、慳惜加毀戒,
(不要吝財惜法,不行財施法施無畏施,也不要毀謗行善佈施之人)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不要因為瞋恨心不接受別人之道歉和解)
第十、謗三寶戒。
(不要毀謗佛(覺者)法(正法)僧(修行人)三寶)
以上這十戒,如果有受菩薩戒人犯了,那麼「不得現身發菩提心」,也就是無法見性,成不了道,慈悲心亦無法持續。若多戒齊犯還會墮三惡道,尚失原有所植善因緣。除了十重戒外,另有四十八輕戒,若興趣的前賢可自行參閱「梵網經」。
這大乘菩薩戒中的「盜戒」和討論的主題有點關聯,也就是「不予自取」,別人沒有說可以拿而自己卻去拿了,盜可分為「自盜、教人盜、方便盜、咒盜」這幾種類。
1.自盜:自己去盜取他人物品
2.教人盜:叫他人去盜取自己想要的物品
3.方便盜:用花言巧語來騙取他人物品,如詐騙集團
4.咒盜:藉神通或技巧來偷取物品,如催眠、用迷幻藥
那麼開心農場的開發廠商既然都設計成可以摘取好友的作物,而且公告周知,自然就沒有「盜」的成份在。
在玩遊戲時的偷摘行為並不會造成犯戒的疑慮,但回到現實生活仍可能會產生一些偏差行為,如為了獲取農民幣而用破解的方式去取得,或是用修改程式或外掛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分數,這樣就符合「盜」的動機和行為了,那就犯戒了,苦主是開心農場的設計商。
若認為開心農場不合理,應該去反應或罷玩,而不是想辦法去破壞遊戲規則。
當然有人用比較嚴格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遊戲,只要「偷」就是不對的行為,不管是虛擬或真實的。後學覺得我們可以自己要求嚴一點,但是要笑看這世界。戒律是活潑的,只要行為對修行不會有影響,其實不用過於嚴肅。
如果說上網玩遊戲,玩到荒癈功課,或是上班心不再焉、晚上睡不著覺,就怕作物被偷,那是玩上癮了,有些神經質了,要自我節制一下,不然可能自己的心理、身體、功課、事業都會不開心了。
其實級數差一些,錢少一點,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開心農場會不定當機歸零一下(什麼錢啦、作物、經驗都不見了),讓大家都清醒一下,其實開心農場官方本身也是佛心來著的,哈哈。
後學 范聖杰
- Feb 16 Tue 2010 16:53
[轉載] 上開心農場偷菜有犯戒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