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堂文學區】 (8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觀自在                                                郭明義 2012/09/20


        星期天早上,我在忠孝佛堂青少年班有一堂心經簡介的課程,但在步行前往佛堂的半路上,我忽然想起沒有準備學生上課的經本,這時青少年班的一位小女生祐羽騎著單車經過我身邊,說:「點傳師,我知道一個地方有心經讀本,我載你去。」

        於是我坐上她的單車後座,小女孩腳力很強,飛快的騎,不一會兒,冷不防竄入一條幽邃的山徑,向雲霧深處馳去,我正在吃驚,她卻突然煞車,在一座山洞前停下來,說:「到了。」

聖林實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禎芹之女_子旂.jpg   

不再隱藏的天使

真理傳播的關鍵在於傳播自己,
傳播的成功,起源於你和眾生間有著一份緊密的連繫,
而最有效的聯繫方法,

大乖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貼於范聖杰講師的網誌

2010年1月29日 15:53

網路上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上開心農場偷菜有犯戒嗎?」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 止更彌動 唯滯兩邊 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 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 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 隨照失宗 須臾返照 勝卻前空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至此:老前人與我-- 廈門街您好 ◎寶光建德林金生點傳師

2009/05/19 14:23

090519.jpg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濟公老師拷貝.jpg 
圖片為寶光建德2009暑期三營晚會影子劇表演,由學徒攝影師拍攝。

 

給徒兒的一封信

大乖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
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
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
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曰:「若有男女,求佛道者,欲求解悟。」
   「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
   「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日空性,四曰空法。」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
   「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智男女,知身是幻。」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內文節錄自吳靜宇老前人的【浮生餘夢】一書

=========================================

爸爸不認識字,但講起做人的道理來頭頭是道。歸納起來,爸爸的中心思想是做人不要忘本。一是心本,二是物本,三是身本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
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者謀之。

在家出家,在塵離塵,先得後修,一世涅槃,直指心性,內外雙修,以功補愆,這種立身行道培德,腳踏實地,為公忘私的節操,才是真正的修道人。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落葉亂圍堆,
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
任它著地自成灰。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言四依四不依者,乃是世尊為後世學人所確立的修學佛法所應遵循的原則標準。若人能依此修學,則能遠離爭論擾亂,順趨大乘正道。云何四依四不依?如《維摩詰經•法供養品》中云:「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

一、依於義不依語

云何依於義不依語?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令學人破迷開悟了達諸法離言法性,故特假借語言文字方便善巧開顯諸法實相。若諸學人不達真義,著於文字,則難免不被語言文字所束縛,猶如以指指月,迷者不見月,反執指為月,如此則不能了知佛法的真實義。是故,應依於義,而不依語。 如《金剛經》云:「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此句經文告訴我們,佛所說的文字教法譬如過河的船筏,諸法實相譬如涅槃彼岸,若不依船筏不能到彼岸,若不捨船筏同樣不能到彼岸,於此般若大法尚不可執著,何況那不能引導眾生令得解脫的外道之法。 又如《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立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此句經文是佛陀慈悲方便,勸諸眾生念佛名號,與佛結緣,種下善根,由此為因將來能招感被佛陀度化的果報,非指念一句佛號便可成佛道。又例如通常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樣是勸人止惡修善的,決不可以為真的立地便可成佛。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留眾以老成為真情,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長幼以慈和為進德,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誠意啟化感穹蒼,遠望遙遙路途長,
匆匆意遷新境遇,急急心懷舊村莊,
凝露吹風飄落月,散雲浮霞映暮陽,
增長時光春轉晚,青青樹葉柳梢黃。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施並進  點一盞「智慧燈」
恆心堅愿  點一盞「平安燈」
抱道奉行  點一盞「光明燈」
真誠付出  點一盞「奉獻燈」
為道忘軀  渡人成全 點一盞「菩薩燈」

小伍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45